成语| 古诗大全| 教学资源| 作文| 扒知识| 扒知识繁体

白雅雨 简历 – 名人简历

发布日期:2020-11-20 10:48:14

白雅雨

白雅雨(1867年4月17日—1912年1月7日)名毓昆,字雅雨,号铣玉,清同治七年(公元1868年)生于南通,居城南白陆巷。自小天资聪慧,18岁时考中秀才,为州首(第一名)。先后入江阴南菁书院和上海南洋公学就读。光绪二十六年(公元1890年)后任聘于南洋公学附中、澄衷学堂执教史地,1908年任聘于北洋法政学堂,同年与张蔚西一同创建我国第一个地理学会—中国地学会,任编辑部长,1910年创办我国第一个地理学期刊——《地学杂志》,是我国最早的爱国地理学家。

简介

基本信息

白雅雨 (1867年4月17日—1912年1月7日)名毓昆,字雅雨,号铣玉,清同治七年(公元1868年)生于南通,居城南白陆巷。自小天资聪慧,18岁时考中秀才,为州首(第一名)。

求学经历

先后入江阴南菁书院和上海南洋公学就读。光绪二十六年(公元1890年)后任聘于南洋公学附中、澄衷学堂执教史地,1908年任聘于北洋法政学堂,同年与张蔚西一同创建我国第一个地理学会—中国地学会,任编辑部长,1910年创办我国第一个地理学期刊——《地学杂志》,是我国最早的爱国地理学家。白雅雨少怀救国之志,及长更认清清政府之腐败,革命意志更加坚强,1904年随蔡元培加入光复会(后随蔡一起入同盟会)。任教天津时,组织了天津共和会,白雅雨在教书生涯中,培养了不少革命青年,李大钊就是他在北洋法政学堂的学生,他的革命思想影响了李大钊,也团结了一批有革命倾向的青年,武昌起义后,白雅雨在北方策应发起 滦州起义,成立北方革命军军政府,任北方革命军参谋长,以进攻京津为目标,直捣清朝老巢。可惜由于叛徒出卖,起义军在向天津进攻途中,遭清军阻击,白雅雨在古冶被捕。经过是这样的:1912年1月1日,新年的到来并没有给天津的老百姓们带来多少喜悦,风雨飘摇的清政府已近垂垂末日。

阻拦起义

那晚天黑得很早,一个身影在几个随从的陪同下,闪进了清军第20镇79标标统岳兆麟部第3营管带张建功的房间,此时的张建功早已经在房间里等候多时了,见到来人便单膝下跪:“79标第3营管带张建功参见镇守使大人。”来人搓了一下被冻得有些僵硬的手,紧走了两步:“张大人不需多礼,快起身说话。”这个人就是清政府的通永镇守使王怀庆。他之所以夜来滦州,就是因为清政府接到消息,驻守滦州的清军第20镇官兵可能准备起义,为了阻拦起义,防止清王朝的京畿重地———天津受到威胁,清政府急忙派通永镇守使王怀庆去滦州。

“这里的情况怎么样?”王怀庆急声问道。“大人,在您到来前,标下刚刚接到消息,第79标第1营管带 施从云、第2营管带 王金铭已经发出了叛乱通电,已经造反了。他们还威胁标下一起参加。不过,他们打算后天启程,进攻天津,让标下带领兄弟们做好准备。”“这样啊!”王怀庆沉思了一下,“张大人,你现在不可轻举妄动,让乱党对你继续保持信任,仔细留心乱党的动静,我们可以在他们举事之时,来个里应外合,围而歼之。”

在昏暗的灯火下,王怀庆和张建功秘密地商定了准备破坏起义的计划。

滦州举起义旗

革命战友

话分两头,早在王怀庆到达滦州前,天津共和会会长白雅雨已经到达了滦州,秘密约见了清军第20镇79标第1、2营管带施从云、王金铭。

“两位大人,清政府的腐败无能,已经累及我泱泱大国,数十年来,国不像国,家不像家,民不聊生。试问二公,身为中国之军人,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,二位能坐视不理吗?现在,我们有了一个可以进攻天津绝好的机会,直捣黄龙,推翻满清的统治。现在,武昌已经打响了革命的一枪,二公如现在起事,一可以先发制人,二可以为民军之声援,成千古流芳之美名啊!”

其实,施从云、王金铭二人本已同情革命,早些时候就有起事的想法,但苦于时机不对,这次见白雅雨亲自前来协商,便按不住心中的激动,马上应允起义。经过短暂的商量,他们决定,以王金铭为大都督、施从云为总司令、白雅雨为参谋长,同时通告各国驻华公使。三双革命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。

拉开序幕

宣统三年十一月十三日(1912年1月1日),就在王怀庆到滦州的当天晚上,王金铭发出起义通电,拉开了北方武装反抗清王朝的序幕。

1月3日,“北方军政府”在滦州正式成立。驻天津的各国领事接到电报后,即公推俄国公使为代表去滦州,郑重表示承认起义军为交战团体。“于是滦州大街小巷遍贴起义反正文告”,北方的革命之火在滦州被点燃了。除王、施、白三人外,起义军又推举孙谏声为军务部长(一说为外交部长),其他各部部长、各路司令,均有人选。起义军在滦州召开全体官兵誓师大会,通电全国,声讨祸国殃民的清廷,并向京津进军,准备一举摧毁清王朝。

功亏一篑

据原天津社科院历史所所长罗澍伟介绍,滦州革命军誓师后,1月4日正准备乘车进攻天津之际,忽然发现滦州城门被关上了。起义军当时接到消息,第3营管带张建功与清通永镇守使王怀庆勾结,密谋叛变,关闭滦州城门,捕杀革命党人,并在城上向起义士兵射击。起义军还没有从驻地开拔,就受到了清政府的打击。

晚8时,王金铭、施从云等人惟恐自相残杀贻误战机,遂下令全军登车开拔。在滦州起义后,清政府急派第3镇曹锟的军队前往镇压,并在雷庄东将铁轨拆断,阻止起义军西进。5日早晨,起义军在前有重兵、后有叛变的压力下,经过激战,损失惨重,但仍与清军对阵。

谈判失败

王怀庆见不能短时间消灭起义军,便心生一计称,迫于起义军的声威,愿与起义军停火议和。王金铭、施从云二人不听众人的劝阻,仅带数十人到清军营内进行谈判,被清军俘获,当即就在阵前被杀害了。

白雅雨亦与部队失去指挥联络,但他下定“必与清军一战”的决心,准备返天津继续起义。他只身逃进一座古庙,躲在神像后,晚间换上便服,准备逃往天津,走到古冶被清兵捕获。王怀庆一见抓到了白雅雨,喜不自禁,立即加以审讯。白雅雨怒目斥责说:“我是革命军参谋长,请杀之,没有什么可说的!”他又笑着对周围的官兵说:“我死没有什么可惜的,倒是你们今天做满人的奴隶,来日就要做外国人的牛马,多么令人心痛呀!”白雅雨面对酷刑,慷慨陈词:“吾为国充兵,吾自当为国死!”

英勇牺牲

刑场上,通永镇总兵王怀庆令他跪下,白雅雨双目怒瞪,大声斥道:“此身可裂,此膝不可屈,杀则杀之,何辱为!”刽子手先砍掉他的一条腿,又因无辫可揪,就把白雅雨倒悬在树上,砍掉了他的头颅,时年44岁。

滦州起义的官兵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而英勇牺牲了,而那些镇压他们的元凶不久却摇身一变,成为缔造共和的“元勋”,实在另后人扼腕不已!烈士就义后,北洋法政学堂和北洋女子师范及南通各界人士先后举行追悼会。1912年9月,灵柩抵通,葬于 狼山,1915年为纪念烈士牺牲三周年而立碑,碑文“白烈士雅雨之墓”为张謇所书,碑阴刻墓志铭,为江谦所撰,张詧书,1914年阴历十一月立。

绝命诗

白雅雨就义前曾作绝命诗一首,全文为:

慷慨赴死易,从容就义难。

革命当流血,成功总在天。

身同草木朽,魂随日月旋。

耿耿此心志,仰望白云间。

悠悠我心忧,苍天不见怜。

希望后起者,同志气相连。

此身虽死了,主义永流传。

这首绝命诗在国内外广为传诵,成为激励后人斗争不息的史诗。冯玉祥将军是滦州起义的初期参与者,在他的倡议下为白雅雨在北京和山东泰山建造了纪念碑。民国建立后,国民政府先后在北京什刹海和河北滦州建立墓碑,纪念白雅雨烈士。1937年国民政府还为白雅雨及其他烈士进行了国葬,并追赠白雅雨为上将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